首只千亿非货基金诞生,宽基etf具有更大优势! -j9九游国际真人
从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今年以来的表现可以发现,今年前4个月,该etf规模整体呈回落态势,从1月最高的860多亿元降至4月最低的630多亿元。此后,该etf开始持续发力,规模一路增长到了如今的超千亿元,7月以来的净流入金额超过了200亿元。
此外,截至8月4日,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等宽基etf的最新规模均突破400亿元。其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近期同样吸金显著,7月以来的净流入金额约为138.08亿元,位居非货etf第二名。
另一只追踪科创50指数的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以及追踪沪深300指数(3979.7322, -10.42, -0.26%)的易方达沪深300etf发起式、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近期也都受到了资金的青睐,截至8月4日,7月以来上述etf的净流入金额均在30亿元以上。
整体来看,相较于行业主题etf,7月以来宽基指数etf的吸金表现更加突出,截至8月4日,以沪深300指数、科创50指数、中证1000指数(6471.3444, -32.64, -0.50%)为标的指数的etf分别获得356.15亿元、197.50亿元、65.61亿元资金的净流入。并且,沪深300etf的整体收益表现相对较好,7月以来的平均收益率均在5%以上。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市场波动较大、投资主题相对不明朗的情况下,宽基etf能够更好地分散投资风险,相对适合用来进行权益资产的提前布局和配置。与此同时,部分宽基etf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优势,以及相较于部分行业主题etf的低估值优势。
etf发展空间较大
近年来,etf规模频频创下新高,公募市场不断涌现出较大规模的etf产品。沪上某公募人士表示,这反映了我国etf市场经过近二十年耕耘所呈现出的向上发展态势。随着今年资本市场信心有所修复、结构性投资主线纷至沓来、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加速推进、机构配置需求显著抬升,今年7月末etf总规模推高至1.68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超25%。
但该公募人士也认为,目前etf的渗透率仍相对较低,个人养老金制度刚刚起步,长久期资金入市也才刚刚开始形成趋势。截至今年7月末,全市场沪深300etf规模合计不足1900亿元,相对沪深300指数超过50万亿元的市值,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日益丰富,业内分析人士表示,etf将更多扮演承上启下的角色。一方面,作为资金方,etf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坚实稳定的长期资金,当市场承压时,有效发挥“锚”和“缓冲垫”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资产方,etf以一篮子证券的形式创设出非系统性风险显著降低、风险收益特征更为优化的可交易资产,拓展了投资者的配置和交易选项。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预计,etf的发展空间或将通过供需两端来体现。在产品供给方面,科技变革带来的新行业或主题以及还未覆盖到的海外新兴市场都是未来etf的重点布局方向,并且部分优质赛道etf需要从“有”向“优”进行转变。在投资需求方面,基金管理人可以通过市场动态更新、投资观点输出、择时交易建议、配置方案定制等方式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在产品同质化发展的趋势下,借助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